995健康提示: 抑郁症是指某种不愉快的心境和一定身体器官的功能紊乱,其程度可以从轻度的忧伤到重度的绝望、自杀,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理状态或综合征。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主要认为是受社会心理、遗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抑郁症相关基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抑郁症有关基因研究最多的是5一羟色胺(5-HT)的相关基因,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rlTLPR)与抑郁症的相关性。
抑郁症是指某种不愉快的心境和一定身体器官的功能紊乱,其程度可以从轻度的忧伤到重度的绝望、自杀,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理状态或综合征。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主要认为是受社会心理、遗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抑郁症相关基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抑郁症有关基因研究最多的是5一羟色胺(5-HT)的相关基因,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rlTLPR)与抑郁症的相关性。
5-羟色胺转运体(5.H1Tr)分布于突触前膜,作用为重摄取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5-HT),从而调节突触间隙5一HT浓度。存在2种等位基因,一种为14倍重复的短等位基因(S),另一种为16倍重复的长等位基因(L),构成SS、LS和LL3种基因型。本研究试图通过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与抑郁症关系的Meta分析,进一步探讨5一羟色胺转远体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6年11月起至2009年4月底止,在近12年期间共研究平衡脑部生物胺疗法治疗抑郁症1600例。女性患者1060例,占总病例的66%,最大年59岁,最小年龄18岁。男性患者54例,占总病例的34%,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3岁。患者不同程度有自杀倾向,多方求治疗效欠佳。采用平衡脑部生物胺疗法治疗3个月,并观察疗效。研究的类型均为病例对照试验,研究内容为5一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2HTYLPR)和抑郁症的关联性,基因型为:ss、LS和LD种。
SS基因型与抑郁症的关系
异质性检验结果为X2=16.95,P=0.20,各研究间一致性较好,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1.64(1.37—1.97)。总效应测定结果彳=5.42,P<0.00001,抑郁症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根据数据绘制漏斗图,各点分布对称断艮好,未见显著发表偏倚。见图l。
SL基因型与抑郁症的关系
异质性检验结果为X2=24.44,P=0.03,研究间有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0.82(0.66一1.03),总效应测定结果z=1.68,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OR值结论类似。根据数据绘制漏斗图,各点分布对称性很好,未见显著发表偏倚。见图2。
基因型与抑郁症的关系
异质性检验结果为x2=12.72,P=0.47,各研究间一致性较好,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0.74(0.61一O.90),总效应测定结果z=3.00,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数据绘制漏斗图,各点分布对称性很好,未见显著发表偏倚。见图3。
平衡脑部生物胺疗法治疗结果见表1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5一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和抑郁症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多。在既往的研究中,各研究结果显示的并不一致。有人认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s基因型和s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症的易感因子;LL基因型可能是抑郁症的保护因子,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抑郁症患者组L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L等位基因可能与抑郁症存在关联;同时也有人认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无明显关联的,或不是主要易感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ss基因型是抑郁症的易感基因,使抑郁症的发病风险高出64%;SL基因型与抑郁症无关;LL基因型在健康对照组中显示频率较高,可能是抑郁症的保护因子。SL基因型出现异质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抑郁症的轻重程度、人种的差异等。
在使用平衡脑部生物胺疗法治疗的1600例抑郁症患者中,显著疗效1150例,占71.87%;总有效率95.93%,由此可见平衡脑部生物胺营养脑细胞,打通大脑经络,以此来调节大脑神经细胞递质的发放和传递,从而也达到自我放松、平衡心态、改善记忆力、可以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也可起到宁心安神的功效,是治疗抑郁症的最佳疗法。
本院网站上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看病依据,请遵医嘱接受治疗! 995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