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肺胀怎样治疗 1.辨标本真假肺胀的实质是标实本虚,要分清标本主次,真假轻重。一样寻常感邪发病时偏于标实,寻常偏于本虚。标实为痰浊、瘀血,初期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偏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繁芜为患。前期痰瘀壅盛,邪气虚衰,本...
1.辨标本真假肺胀的实质是标实本虚要分清标本主次
真假轻重
一样寻常感邪发病时偏于标实
寻常偏于本虚
标实为痰浊、瘀血
初期痰浊为主
渐而痰瘀偏重
并可兼见气滞、水饮繁芜为患
前期痰瘀壅盛
邪气虚衰
本虚与标实偏重
2.辨脏腑阴阳肺胀的初期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病位在肺脾肾
前期气虚及阳
以肺、肾、心为主或阴阳两虚
治疗准绳
依据标本真假区分选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疗准绳
一样寻常感邪时偏于邪实
侧重祛邪为主
依据病邪的性子
区分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
降气化痰(温化、清化)
温阳利水(通阳、淡渗)
活血化瘀
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
寻常偏于正虚
侧重以扶正为主
依据脏腑阴阳的差异
区分以补养心肺
益肾健脾
或气阴兼调
或阴阳分身
邪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
救阴回阳
祛邪与扶正只要主次之分
一样寻常相辅为用
分证论治
风寒内饮
体征: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
咯痰白稀
呈泡沫状
胸部膨满
恶寒
周身酸楚
或有口干不欲饮
面色青黯
舌体胖大
舌质惨淡
舌苔白滑
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方药:小青龙汤
方中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半夏、甘草祛痰降逆;佐白芍、五味子收敛肺气使散中有收
若咳而上气
喉中如有水鸡声
表寒不著者
可用射干麻黄汤
若饮郁化热
急躁而喘
脉浮
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痰热郁肺
体征:咳逆喘气气粗痰黄或白
浓重难咯
胸满急躁
目胀睛突
或发热汗出
或微恶寒
溲黄便干
口渴欲饮
舌质暗红
苔黄或黄腻
脉滑数
治法:.清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
方用麻黄、石膏辛凉配伍
辛能宣肺散邪
凉能清泄肺热;半夏、生姜散饮化痰以降逆;甘草、大枣安内攘外
以扶正祛邪
若痰热内盛痰胶粘不易咯出
加鱼腥草黄芩、瓜蒌皮、贝母、海蛤粉以清化痰热
痰热内盛亦可用桑白皮汤
痰热壅结
便秘腹满者
加大黄、风化硝通腑泄热
痰鸣喘气
不克不及平卧者
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
若痰热伤津
口干舌燥
加花粉、知母、麦门冬以生润泽燥
痰瘀阻肺
体征: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
喉间痰鸣
喘气不克不及平卧
胸部膨满
憋闷如塞
面色灰白而暗
唇甲紫绀
舌质暗或紫
舌下瘀筋增粗
苔腻或浊腻
脉弦滑
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方中用葶苈子涤痰除壅以开泄肺气;佐大枣甘温安中而缓药性
使泻不伤正;桂枝通阳化气
温化寒痰;茯苓除湿化痰;丹皮、赤芍助桂枝通血脉
化瘀滞
痰多可加三子养亲汤化痰下气平喘
本证亦可用苏子降气汤加红花、丹参等化痰祛瘀乎喘
若腑气倒运
大便不畅者
加大黄、厚朴以通腑除壅
痰蒙神窍.
体征: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
心境冷淡
嗜睡
甚或看法昏黄
谵妄
急躁不安
入夜尤甚
昏倒
撮空理线
或肢体困动
抽搐
舌质暗红或淡紫
或紫绛
苔白腻或黄腻
脉细滑数
·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珍宝丹
涤痰汤中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清热涤痰;橘红、枳实理气行痰除壅;菖蒲芬芳开窍;人参扶正防脱加安宫牛黄丸或珍宝丹清心开窍
若舌苔白腻而有寒象者
以制南星易胆南星
开窍可用苏合香丸
若痰热内盛
身热
急躁
谵语
神昏
舌红苔黄者
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以清热化痰
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
加大黄、风化硝
或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通腑泄热
若痰热引动肝风而有抽搐者
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凉肝熄风
唇甲紫绀
瘀血明者
加红花、桃仁、水蛭活血祛瘀
如热伤血络
见皮肤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
配清热凉血止血药
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黄等;如血色惨淡
肢冷
舌淡胖
脉沉微
为阳虚不统
气不摄血者
配温经摄血药
如炮姜、侧柏炭、童便或黄土汤、柏叶汤
肺肾气虚
体征: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
胸满短气
甚则张口抬肩
倚息不克不及平卧
咳嗽
痰如白沫
咯吐倒运
心慌
形寒汗出
面色惨淡
舌淡或黯紫
苔白润
脉沉细有力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
方中用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补益肺脾之气;蛤蚧、五味子补肺纳肾;干姜、半夏温肺化饮;厚朴、陈皮行气消痰降逆平喘
还可加桃仁、川芎、水蛭活血化瘀
若肺虚有寒
怕冷
舌质淡
加桂枝、细辛温阳散寒
兼阴伤
低热
舌红苔少
加麦冬、玉竹、知母养阴清热
如见面色惨白
盗汗淋漓
四肢厥冷
血压下降
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
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补气纳肾
回阳固脱
另参附、生脉、参麦、参附青注射液也可酌情选用
阳虚水泛
体征:面浮下肢肿
甚或一身悉肿
脘痞腹胀
或腹满有水
尿少
心悸
喘咳不克不及平卧
咯痰清稀:怕冷
面唇青紫
舌胖质黯
苔白滑
脉沉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方中用附子、桂枝温阳化气以行水;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健脾利水;白芍敛阴和阳还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北五加皮行瘀利水
水肿势剧
上渍心肺
心悸喘满
倚息不得卧
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
加沉香、好坏丑、椒目、葶苈子行气逐水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