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肌萎缩>> 肌萎缩常识 >> 正文
怎样诊断肌肉萎缩?
- 编辑:
- 更新时间:2013年06月29日

- 进行性肌肉的危害
- 肌萎缩的诊断要点
- 腓骨肌肉萎缩症患者症状分型
- 由运动神经元病引起的肌肉萎…
- 肌肉萎缩的体格检查简单介绍
- 自我检测肌肉萎缩程度的方法
- 自我检测肌肉是否萎缩的方法
- 面瘫与面部肌肉萎缩的不同
- 肌肉萎缩的诊断标准
肌肉萎缩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并且治疗困难,容易反复,使患者受到严重的病痛折磨,也是患者的家庭受到很大的负担。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治疗,对患者非常有利。那么,怎样诊断肌肉萎缩?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1、诊断肌肉萎缩首先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
对于肌肉萎缩应注意年龄、发病部位、起病快慢、病程长短等;急性发病,还是慢性发病,是逐渐进展,还是迅速发展。
有无感觉障碍、尿便障碍,萎缩是局限性还是全身性。肌力如何,肌肉无力与肌肉萎缩的关系,有无肌肉跳动和疼痛,活动后是加重还是减轻。
既往史应注意有无伴发全身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消耗性疾病、糖尿病、尿毒症、外伤、饮酒、椎间盘脱出、脊髓炎、视神经炎,药物应用史及中毒史等。
有无特殊的遗传性家族病史等。注意感染史和预防接种史。
2、诊断肌肉萎缩是进行体格检查。
(1)、观察肌肉体积和外观:临床上肌肉萎缩的诊断应两侧对比,即肌肉萎缩的范围分布,程度、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2)、观察有无全身性疾病:如肿瘤、糖尿病、恶性病变等。
(3)、肌萎缩的伴发症:如骨关节的变形,皮肤症状,沿神经走行有无压痛及肿物等。注意有无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分布、范围和性质如深、浅感觉障碍或复合感觉障碍,感觉分离等,萎缩肌肉有无自发性疼痛和压痛等。
(4)、肌力和肌张力:肌肉萎缩多伴有肌力低下,所以应注意肌容积与肌力的比较,注意肌肉萎缩部位的肌力,肌张力。
检查时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应让患者尽量放松。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患者的肢体时所感知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减低时,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的运动范围扩大。
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某些肌病如废用性肌肉萎缩。
3、诊断肌肉萎缩还可以通过辅助检查来进行的。
(1)、神经源性肌萎缩:根据萎缩范围和分布确定检查,一般肌电图、相应部位的 CT或MRI、腰穿检查、神经肌肉活检等。
(2)、 肌源性肌萎缩:应检查肌电图、血清肌酶系列、血钾、血清抗体、尿肌酸检查,肌肉活检等。
(3)、全身性肌肉萎缩:考虑是全身性疾病所致应根据患者提示做相应的检查如呼吸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血和尿糖检查,自身免疫系统检查等。恶性肿瘤导致的肌肉萎缩常有肌电图异常。
了解肌肉萎缩的危害
1、神经性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及其纤维损害时发生的肌萎缩。由于成熟、维持营养因子的障碍,不能维持肌纤维的正常大小、形态和功能,加上兴奋因子(已知为乙酰胆碱的作用)的障碍,不能使肌肉发生收缩而致的萎缩。
2、中枢性肌萎缩:有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征阳性、常由大脑半球运动区及深部或顶叶病变引起的对侧肢体肌萎缩。有人用锥体束对相应前角细胞营养不良来解释,但各项实验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3、废用性萎缩:由于肢体某部肌肉长期不活动引起。废用性萎缩可发生于肢体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或由于关节炎、关节周围炎或局部的疼痛而影响肢体活动,也可见于癔病性瘫痪。
4、肌原性萎缩:为肌肉本身病变所致的肌肉营养代谢障碍。
以上就是关于肌肉萎缩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肌肉萎缩的相关知识介绍,在生活中一旦发现肌肉萎缩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是患者更加痛苦。
- 上一篇:专家解析肌萎缩患者该怎么注意饮食
- 下一篇:怎样诊断肌萎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