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下肢肿胀怎么办呢?
- 编辑:
- 更新时间:2012年06月16日

- 喝葡萄酒有助于治疗肌萎缩
- 儿童预防股骨头坏死
-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 截瘫是怎么得的呢?
- 护士打针使得病人瘫痪
- Octapharma公司的II/III期复…
- 研究称维生素D可缓解多发性…
- 口服避孕药增加多发性硬化风险
- 英研究员发现他汀类药物或对…
由于脊髓损伤的病人不能行动,长期卧床,所以身体上的静脉血流较慢,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血液粘稠,泌尿系感染,便秘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血流困难而使下肢(包括足)肿胀,有的病人有低热出现。脊髓损伤病人发生率为:12.5-58%。如果出现一侧大腿肿胀,应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炎症
使用有效抗生素,局部可使用抗生素电离子导入、紫外线照射和超短波等。
2、促进血液回流
使用弹力袜和弹性腹带促进血液回流。
3、平时注意下肢活动(被动活动)
减少平卧时间,睡眠时稍抬高下肢,一些适宜的病人可用每日服阿斯匹林50~100mg一次,以预防血液凝集。
4、停止肿胀下肢活动
将下肢轻度抬高(10~15�)。并且请医生检查,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5、需相鉴别
是否肌肉或肌腱撕裂伤:损伤多由于被动活动时,过度用力,造成肌肉或肌腱撕裂、出血、下肢局部出血肿胀,且局部皮肤呈现紫色。
只要出现损伤,即应减少下肢活动,但不宜长久不活动,否则亦同样会造成血肿后骨化,影响关节活动。一般情况下,停止一周活动,以后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度训练。
- 上一篇:脊髓损伤患者出现下肢痉挛怎么办呢?
- 下一篇: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