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大肠中的多发性息肉、乳头状腺瘤等是大肠癌的先兆病变。这些息肉,腺瘤本来属良性肿瘤,仅随着时间的延长及肠内慢性刺激,结果四分之三的病人发生了癌变,故有人把结肠息肉称为大肠癌的“排头兵”。医学上称“癌前病变”。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大肠癌发病的真正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但很多研究资料及临床观察表明,大肠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肠中的多发性息肉、乳头状腺瘤等是大肠癌的先兆病变。这些息肉,腺瘤本来属良性肿瘤,仅随着时间的延长及肠内慢性刺激,结果四分之三的病人发生了癌变,故有人把结肠息肉称为大肠癌的“排头兵”。医学上称“癌前病变”。
有些肠道寄生虫特别是血吸虫病是大肠癌症常见的诱发原因。据统计,血吸虫地区的结肠癌比一般无血吸虫地区发病率高。在患有直肠癌的病例中,伴有血吸虫病的约占12一17%。这可能是血吸虫引起肠道粘膜增生而演变成肠癌的缘故。
目前认为,高脂肪饮食已是大肠癌发病率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据调查,长期食肉的地区患大肠癌的病人特别多。其原因是高脂肪饮食促使结肠胆固醇含量增高,刺激体内胆汁的分泌,使肠道内胆酸含量比低脂肪饮食时高出4倍以上。胆酸与肠道内厌氧菌的代谢作用可产生大量的胆汁类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数是致癌因子或辅助致癌因子,加之饮食纤维素低,大便滞留,使肠粘膜接触致癌因子的机会就更多。据统计,非洲农村人口由于生活贫困,肉类脂肪饮食少,结肠癌发病率每年仅3.5/10万人,而美国及欧洲高脂肪饮食多的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每年高达51.8/10万人。这个数字表明,合理安排膳食对预防结肠癌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有人认为,经久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随着时间推移,其癌变的危险性增加。凡病史超过5—10年者,癌变率有明显增高。癌变者恶性程度高,易于转移,愈后也较差。经久不愈的肛瘘在长期炎症的基础上,也容易转化为肛管癌。此癌多为鳞状细胞癌。
另外,大肠癌还有遗传的因素。调查资料表明。大肠癌患者的家族中,四分之一有着家族史。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不少关于消化道癌肿与亲族中遗传的病例。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